春回大地,阳气初生,气温转暖,万物成长,百废俱兴。中医以为,肝主春令。《内经》谓春季为“发陈”之季。人与自然息息相应,春季人体阳气升发,故宜养肝为主,饮食当固护初生之阳气。介绍几则养肝药粥,供选用。
又叫山芋肉、药枣、实枣儿、枣皮、肉枣等,系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山茱萸的老练枯燥果实,去核后即为名贵药材山芋肉。果药入药,为收敛性补血剂及强壮剂;可健胃、补肝肾、治贫血、腰痛、神经及心脏虚弱等症。
做法:将猪肝洗净、切细备用。先取大米加清水适量煮沸后,下猪肝及枣皮,煮至粥成,葱花、食盐调味服食,每日1剂。
性味甘平,首要成效为保肺肾,补精华,治肺痨、咳嗽以及肺肾两亏和精血缺乏诸症,长期以来作为强身补虚的保健药品。
做法:将虫草花洗净备用。取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文火煮粥,待沸后,调入虫草花、白糖,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剂。
(学名:Fallopia multiflora (Thunb.) Harald.),又叫多花蓼、紫乌藤、夜交藤等。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其块根入药,可安神、养血、活络,解毒(截疟)、消痈;制首乌可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是常见贵细中药材。
做法:将首乌择净,放入锅中,用冷水浸泡10~3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大枣同煮为粥,待熟时调入白糖或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甘,平。入肺、脾、肝、肾经。润燥滑肠,滋补肝肾。用于津枯血燥、大便秘结,病后体虚、晕厥乏力等症。
做法:将胡麻仁择净,炒香备用。先将大米淘净后,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胡麻仁、白糖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接连3~5天。
味甘、性平,具有滋阴补血,益精明目等效果。中医常用来治疗因肝肾阴虚或精血缺乏而引起的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白带过多及糖尿病等症。
做法:将枸杞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