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对于东南亚地区来说,是“母亲之河”,它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曾经的湄公河,是生物多样性的天堂,各种鱼虾种类非常之多,渔民们每次撒网,都能满载而归。
但是,这位母亲,现在却深陷困境,现在渔民撒网,鱼是一个见不到,却能捞上来满满的罗氏虾,罗氏虾,你可能在餐桌上见过,它肥美肉多,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但是湄公河的罗氏虾,可不一样,罗氏虾入侵湄公河,其他生物无法存活,人们不禁想问,罗氏虾是很美味的,吃了不就行了?但是湄公河存在的问题,远远不是这么容易能解决的。
曾经的湄公河,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最出名的,就是湄公河里的,巨型鲶鱼,这种鱼,能长到三米,足足有三百斤重。
当之无愧的淡水鱼之王,你敢相信,就是这种庞然大物,现在却成了,濒临灭绝的物种了,并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被另一种入侵物种,抢占了生存区域。
罗氏虾,它的出现,迅速占领了湄公河,当时的越南,是看中了,罗氏虾的实用价值,还有带来的经济效益。
他们就把罗氏虾引进,并且开始人工养殖,养就算了,他们直接散养了罗氏虾,直接把它们养在地里面。
就像我们贵州等地,在稻田里养鱼一样,他们这种无知的做法,彻底是让罗氏虾,找到了狂欢的天堂。
越南他们的出发点确实是好的,罗氏虾的营养价值高,并且如果真的养殖成功,带来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但是越南忽略了生物入侵的恐怖。
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罗氏虾是一个外来物种,当地的环境,根本就没有罗氏虾的天敌,后果就是,罗氏虾,迅速适应了越南的环境。
亲爱的读者们,作者为了可以让大家读到优质的文章,每天都在搜集各种资料,用心创作,而在文中增加广告解锁,也仅仅是为了多拿到一点收益而已,希望我们大家多多理解,多多包容,感激不尽!
从那以后,罗氏虾在湄公河,彻底放飞自我,用惊人的速度,迅速繁衍,起初越南那边,把罗氏虾端上餐桌,还挺高兴。
过上了“罗氏虾自由”的生活,根本吃不完,跟着时间推移,罗氏虾的数量,彻底失去了控制,尤其是湄公河的环境,对它们来说,就是天堂。
罗氏虾的泛滥,它们就像是“收割机”一样,在湄公河扩张地盘,不仅占领了,湄公河里,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间。
还贪婪的吞噬着,湄公河里一切食物,导致湄公河本地的物种,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直到罗氏虾彻底称霸了湄公河。
越南人注意到,罗氏虾已经泛滥成灾的时候,已经晚了,他们尝试了各种办法,就像动员群众,鼓励他们捕捞罗氏虾。
甚至还专门举办相关的比赛,或者活动,到了旅游高峰期,他们也想尽办法,推出各种活动,让人们钓虾。
但是这些行为,起到的作用,实在是太小,对于罗氏虾的,扩张速度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再说了,就算罗氏虾的营养再高,味道再美味,那啥东西,也不能天天吃啊,当地人,现在能够说是,“谈虾色变”。
更别说,湄公河现在的生态系统,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什么曾经的“淡水鱼王”湄公河巨型鲶鱼会濒临灭绝,除了罗氏虾的泛滥,抢夺了生存资源。
还有就是湄公河的自然环境,已经岌岌可危了,这一些因素都是人为造成的,就像工业废水,跟着社会经济发展,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
那些工业废水,他们根本就没地方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水,只能流入湄公河,也就给湄公河带来了巨大的重金属污染。
现在的湄公河水,已经严重重金属超标,而且,湄公河里的罗氏虾,已经快成为了第二颗“湄公河巨型鲶鱼”了。
为什么这么说,现在湄公河里的罗氏虾,长得已经有,成年人手臂,那么粗了,已发生变异了。
还有人说,这些罗氏虾能长这么大,是因为湄公河的水质很好,很适合罗氏虾,仔细想想,就算生存环境再好,也不长得这么夸张吧?
这些巨型罗氏虾,已经超越了人们对罗氏虾的认知了,它们就是环境污染的产物,再说了,我们的祖国也有罗氏虾的养殖基地,也没见能长这么大的。
在这之前,越南还把目光,放在了我们中国身上,我们的庞大人口,他们想把罗氏虾,出口到我们中国市场。
但是,不是啥东西,都能进入到我们中国市场的,当一些食品,能被我们得知并买回家,这些都是经过严格的检测,才能流入到市场里的。
我们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都是很有严格的要求的,而且,我们中国自身的罗氏虾养殖业,能充足的供应市场的需求。
越南出口罗氏虾的计划,根本实行不通,况且,那些罗氏虾遭到重金属的污染,本身就已经不能食用了。
罗氏虾的泛滥成灾,越南已经绞尽脑汁了,但就没有好的办法,而且,水坝建设、工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水排放,这些年来的无序发展,已经在湄公河上,留下了触目惊心的伤痕。
湄公河,也早就不是当初那条,孕育了无数生命的“母亲河”了,不仅要处理罗氏虾的物种入侵,也要好好的治理湄公河的环境。
其实有一个办法,就像越南引进罗氏虾一样,采用生物防治,就是引入入侵物种的天敌,利用自然界自身的调节机制,来控制罗氏虾的数量。
这种方法,更加环保,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就像引进的天敌,它们有几率会成为新的入侵物种,造成二次危害。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罗氏虾物种入侵,给人们也敲响了警钟,越南的罗氏虾,也只是一个缩影,还有很多国家,也深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困扰。
所以,人们在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的同时,怎么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这是一道难题,大自然的力量,远不是我们人类可承受的,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需要国际社会,联手应对,留给我们祖孙后代,一片绿色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