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计和發展的基礎。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征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尽力建設美麗中國。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昆虫學研讨團隊會同來自全國20余家單位的30余名國內闻名分類學專家,對縉雲山開展了為期兩年的昆虫調查,編撰出书了《縉雲山昆虫志》,書中記述15目87科455屬571種昆虫,名錄記載19目151科701屬943種
你知道在縉雲山國家級天然保護區,總共有多少種類的昆虫活躍在密林山澗裡?為什麼整個東亞地區都罕見的鬆村網蛉,會在縉雲山出現?為何曾经在重慶沒有記錄的葉蟬、蠟蟬和蠅類的一些物種,现在也在縉雲山發現了它們的蹤跡?
翻開《縉雲山昆虫志》這本書,這些問題都能够找到答案。我國闻名蠶學遺傳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學教授向仲懷稱贊:“第一次系統地記錄了縉雲山的昆虫物種,开始提醒了縉雲山昆虫的物種多樣性水平。”
為什麼要編撰這本《縉雲山昆虫志》?昆虫樣本採集過程中發生了哪些风趣的故事?日前,重慶日報記者走進西南大學昆虫學研讨團隊,聽他們講述了鮮為人知的故事。
《縉雲山昆虫志》於本年7月初次印刷出书,由王進軍、王宗慶、劉懷、嚴合章主編,共500余頁、約86萬余字。分總論和各論兩部分,對縉雲山昆虫調查結果與剖析進行總體呈現,共記述15目87科455屬571種,名錄記載19目151科701屬943種。
“為什麼選擇縉雲山?因為我們對它既了解又生疏。”提起這本書,《縉雲山昆虫志》主編之一,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昆虫學研讨團隊劉懷教授這樣說道。
縉雲山山脈狹長,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天不冰冷,夏日雨水充分,森林覆蓋率達到90%以上,動植物物種豐富。2001年,國務院辦公廳同意設立重慶市縉雲山國家級天然保護區,橫跨北碚、沙坪壩、璧山三區,是重慶主城的“肺葉”。
“在學校教學樓,從面山的窗戶即可見連綿的縉雲山脈,從學校2號門驅車到縉雲山國家級天然保護區半山腰的游客中心,隻有短短10多公裡的旅程。”劉懷稱,盡管從上個世紀80年始,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專業學子就零零星星地對縉雲山做了一些昆虫多樣性調查研讨,可是一向不成體系。
“短少對昆虫資源本底的調查,就無法科學地開展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縉雲山國家級天然保護區管理局原局長嚴合章說。
“有好幾次,業內同行來到北碚開會,向我們問起關於縉雲山的昆虫的情況。由於沒有縉雲山昆虫系統調查的資料,我們也不清楚。”昆虫學團隊主干成員王宗慶教授說,那時候覺得既尷尬又無奈。
本年已經80多歲高齡的向仲懷院士,同樣心系縉雲山。王宗慶告訴記者,前幾年,向仲懷曾對昆虫學研讨團隊說,“作為研讨昆虫的學者,生活在縉雲山下卻無法了解縉雲山的昆虫概況,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所以,對縉雲山的昆虫種類進行一次系統的調查,編撰成一本書,一种原因是為了彌補多年來的遺憾,另一方面,能够為縉雲山國家級天然保護區昆虫物種多樣性保護供给科學基礎資料,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一份力气。”劉懷說。
2021年,由時任西南大學副校長、學校植物保護學科帶頭人王進軍領銜的西南大學昆虫學研讨團隊向市林業局、縉雲山國家級天然保護區管理局發起課題研讨申請,並獲得縉雲山國家級天然保護區管理局的授權,在縉雲山開展昆虫調查,為期兩年。
“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完结這個課題,是極具挑戰性的。”在項目啟動之前,王進軍教授便明晰地提出思路,整合行業的專家資源。
“劉教授,我們准備對縉雲山開展昆虫系統調查,您是否有時間参加?”2021年6月,遠在北京的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昆虫學系劉星月教授收到了王進軍昆虫學研讨團隊的邀請。
作為國際脈翅類昆虫學會理事長,劉星月是業內闻名的研讨脈翅總目昆虫分類與系統演化的專家。接到邀約,他怅然應允。“我想了解原始生境和人為生境交錯的縉雲山,生物多樣性的發展究竟是怎樣的。”
和劉星月一樣收到邀請的,還有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周長發。從1994年開始,他就從事中國蜉蝣目系統學研讨,是該領域的闻名專家。
“縉雲山的水生昆虫調查雖然很少,但物種多樣性肯定是很豐富的。”周長發說。
短時間內,包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讨所、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南開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貴州大學、河北大學等國內20余家高校、科研機構的30余名國內闻名分類學家和青年學者,相繼参加了這一項目組。
“採集昆虫和採集植物完全是兩種概念。昆虫會爬、會鑽洞,有的還會飛,需求各種的斗智斗勇誘捕办法。”作為當時誘集昆虫樣本首要參與人員,現就讀於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昆虫系統學博士的羅新星說,為了採集到更多的樣本,團隊想盡了辦法。
户外昆虫誘集裝置“馬氏網”是调查隊固定設置在保護區中心區內的。“當昆虫從地上爬上或飛行停留在馬氏網內部,它們會沿著紗網向最高處爬,最终落進搜集瓶中。瓶中裝有75%酒精,能够將其封存做成液浸標本。”羅新星說,那時,團隊人員在山上布點,擺下20余張“馬氏網”。通過這些網,调查隊捕捉了许多白日採集不到的昆虫樣本。
對會飛的昆虫,團隊還用上了飛行隔绝器﹔對擅鑽洞的昆虫,則运用地下誘集罐。
初次大規模進山採集昆虫樣本在2021年的7月8日至14日,為期一周時間。王宗慶和二十幾位调查隊員進入縉雲山深處。
“按理說當時那個時節天氣已經逐漸熱起來,誰知道那個星期不斷地下著小雨,給昆虫搜集帶來困難。”王宗慶說。
调查隊住在縉雲山裡的兩個農家樂,既接近保護區的中心區,也便利解決眾人吃住問題。调查隊成員們不願意正午回来駐地吃飯,覺得太浪費時間,於是帶著干糧出發。餓了的時候,眾人就在山林間席地而坐,就著腌豇豆、礦泉流,補充體力。
在誘集昆虫期間,周長發團隊研讨生龔德文注意到,有一類細蜉科昆虫是典型的“夜貓子”,經常在清晨三四點,会集蛻皮羽化。於是,在一個夜晚的清晨2點,眾人帶好捕虫網、便攜式發電機、幕布等东西,往縉雲山溪水處進發。
在一處河灘空地上,挂上誘集燈,龔德文、羅新星、王宗慶幾人剛架好幕布,准備“刻舟求剑”,轉過身卻發現放置在地上的背包上,已經鳞次栉比地落滿了細蜉科蜉蝣昆虫。
漫天的星光下,它們在短短的幾分鐘時間裡,蛻掉舊“衣”,換上“新裝”,得到能够飛行的翅膀,完结了羽化的過程。
“生命的美妙在那一刻忽然具象化了。當它們振翅飛行的那一刻,我逼真感受到生命的意義。”羅新星說,那天晚上搜集樣本時的景象,讓她終生難忘。
“在搜集到的標本中,我們驚喜地發現鬆村網蛉!”劉星月說,昆虫樣本採集兩次后,分類學專家們緊鑼密鼓地進行了物種鑒定。此時,團隊有了意外的收獲。
原來,他們採集到一種叫鬆村網蛉的昆虫,其在整個東亞地區很罕見,隻在台灣地區和香港地區出現過,沒想到居然出現在縉雲山中。劉星月剖析,這是因為縉雲山的生態系統受人為干擾比較少,生態坚持得比較好。
王宗慶等人也採集到了蜚蠊目國內鮮見的一種蜚蠊——赫定大蠊。“過去二三十年間,曾有外國專家在甘肅採集發現該種之后,國內就再也沒有被採集的相關記錄,可是這次我們在縉雲山採集到了。”王宗慶說,此外還有许多種類,比方葉蟬、蠟蟬和蠅類的一些物種,之前在重慶都沒有記錄過,但通過這次縉雲山调查,有了這些新發現。
“在《縉雲山昆虫志》中,記述15目87科455屬571種,在書末附《縉雲山昆虫名錄》中,共記載了19目151科701屬943種昆虫,可是縉雲山的昆虫種類遠不止於此。”王宗慶補充解釋說,由於惡劣天氣和疫情的影響,調查還不是很深化,调查隊獲得昆虫樣本,還有需求進一步鑒定的,新物種的鑒定有時需求很長的時間。“要徹底澄清縉雲山昆虫物種多樣性,我們還有很長路要走。”王宗慶說。
對此,向仲懷院士為《縉雲山昆虫志》作序:“該書不僅為昆虫生態學和昆虫分類學者供给了縉雲山昆虫的第一手科學資料,并且為在縉雲山進行教學實踐活動的各高校教師和學生供给了教學與學習參考,還為從事天然教育的機構及昆虫愛好者供给了科普讀物。”(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李志峰)
公民網重慶1月1日電 (劉政寧、劉敏)國際貨物運輸署理服務是連接經濟的橋梁,在全球貿易中扮演著重要人物。為加速推進重慶國際貨代集聚區建設,2024年12月31日,重慶市渝中區啟動國際貨代集聚區中心區建設,並與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簽署“共建國際貨代集聚區中心區戰略协作協議”。…
公民網重慶1月1日電 (記者劉政寧)12月31日,重慶市第五中級公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发布重慶破產法庭五周年破產審判作业報告(2020—2024年)。報告顯示,重慶破產法庭自2019年12月31日建立以來,共受理各類案子9151件、審結8701件,共整理債務3475.64億元,盤活資產1217.31億元。…
公民網重慶12月31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近来,重慶市綜合經濟研讨院會同四川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研讨院、四川省縣域經濟研讨中心聯合發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指數報告(2023—2024年)》(以下簡稱指數報告)。指數報告顯示,2023年景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指數為127.3,較上年进步14.1個點,9個分指數悉数實現正增長,區域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的勢頭愈發強勁。…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